第三三三章 取士必以德行为先(1/3)
次日一早,苏录和一干同窗前往州衙,报名参加科试。
科试虽然只是乡试的预备考试,审查的严格程度却远超之前的童试。
一来,因为它是朝廷选拔官员的‘入口关’,之后的乡试在省城,会试在京城进行,根本没有条件对下面州县的生员进行审查。
所以科试事实上是替后面的乡试,甚至会试进行把关。
二是朝廷三令五申,提学官科考时,当‘慎应试之选,取士必以德行为先:如徒工文辞、行简无耻者,勿使滥进场屋’。
因为‘如生平果系孝悌廉让,自然做官时不贪不欺,尽忠竭节’。
所以‘遇试先查德行,须有实迹,方许入场’。意图从源头上筛除品行不端、空谈无实者,保障统治根基。
所以考生报名时,除了户籍学籍凭证外,还需要提供三份担保证明。
一日‘里邻结状’,要求考生的同里邻居,一起证明其‘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’的实迹,比如是否奉养长辈、和睦邻里等。
这就要求秀才们平时搞好邻里关系,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,为社会做出表率。
要是整天不养老子娘,跟邻居打架,就甭想开这个证明了。
就算平时比较注意,每逢考期临近,秀才们也得请街坊邻居吃饭,每人还得发点鸡蛋,请他们在结状上按手印。
这对苏家四人来说很简单,二郎滩都是自家人,苏有金早就回去给他们几个请过客,出好证明了。
第二份证明是‘师生互结’。要求同校生员、教官联名担保,对考生在学期间,是否遵守学规、品行端正进行佐证。
苏录等人在合江落脚的时候,便请海教谕出了这份证明。
还有第三份日‘官吏印结’,由考生所在州县官府,从行政层面核查考生有无大过。
所谓‘大过’有十,一日不孝,奉养有缺、语言件逆;二日不友,凌辱尊长、残薄骨肉;三日不耻,酗酒败德、携妓宣淫;四日不睦,强买田宅、私债准折:五日不守,出入公门、为人请托。
六日不端,赌博营利、唆讼害人;七日不逊,结党挟官、恃才慢长:八日不恭,营私举恶、挟雌阻善;九日不谨,揽包差粮、武断乡曲;十日不重,杂处下流、卑污苟贱。
这十种过错,普通百姓犯了,谨慎敦厚的人都羞于与他们交往,更何况是士人呢?
所以只要犯一过,官府就不会出具‘无过错证明’,你就报不了名.而且按照规定,官府是要派人走访核实,才能给开出证明的。
至于何时走访,何时能核实,那就得看相公懂不懂事了....
当然以苏家在合江今时今日的地位,懂事的自然是县里。
礼房张司吏早早就将四份盖好大印的证明,送到了苏家门上。
州衙礼房。
这会儿,绝大部分生员都已经报完名了,不用排队,直接就可以办理。
听说小三元一家来报名了,蒋司吏赶紧从里间出来,一面让人赶紧办理,一面请四人入内奉茶
洛林书苑提供了三戒大师创作的《状元郎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三三三章 取士必以德行为先在线免费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