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2章 提高效率的小建议!(3/3)
记录下这“历史性的旅程”。
与此同时,《纽约先驱报》《纽约论坛报》以及《波士顿环球报》也迅速行动,各自派遣了记者团队提前抵达巴黎。
他们不仅要报道作家们在法国最后的准备,更将一同登船,进行跨洋跟踪报道。
一时间,莱昂纳尔、左拉等人在巴黎的公开活动,身后总是跟着一群操着英法双语、提问踊跃的记者,俨然成了国际明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881年10月15日,诺曼底的秋风吹拂着勒阿弗尔港。
灰色的海面泛着白沫,空气满是海水、烟煤和货物的气味。
港口码头上,人头攒动,异常喧闹。
5500吨排量的巨型邮轮“佩雷尔号”如同一座钢铁浮城,巍然耸立在泊位旁。
它的船体修长挺拔,两根高大的烟囱指向天空,昭告着它强大的动力。
“佩雷尔号”是法国邮轮公司的骄傲,曾在1875年的首航中,创下7天23小时到达纽约的记录,至今无人打破。
可以说,它就是法国造船工业的骄傲!
莱昂纳尔、左拉、莫泊桑、都德、龚古尔、于斯曼等人乘坐着火车,抵达勒阿弗尔的码头。
除了作家和记者,登船的队伍里还挤满了形形色色的法国商人、工厂主和投机者,他们提着鼓鼓的公文包,眼中闪烁着渴望。
有人带着丝绸样品,有人揣着葡萄酒庄的介绍书,有人谈论着铁路债券。
甚至有位芝加哥种猪商人,带着八头珍贵的法国种猪进了货舱——他准备在美国推广正宗的“法国培根”。
这些人都渴望借着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,为自己开拓美国市场。
阿尔丰斯·都德看着这纷乱的景象,轻声对身旁的龚古尔说:“埃德蒙,我感觉我们不像去布道的传教士,倒像是马戏团巡演的领班。”
埃德蒙·龚古尔耸了耸肩膀:“至少票房看来会不错。”
在码头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莱昂纳尔一行人沿着舷梯登上“佩雷尔号”。
这艘大船甲板宽阔,设施齐全,装饰更是体现了第二帝国追求奢华与舒适的审美。
莱昂纳尔等人被引至头等舱,这里不仅装修豪华,有柔软的床铺、独立的洗漱空间,还有一个小小的写字台。
于斯曼打量着环境,表示满意:“看来我们不必像苦行僧一样漂洋过海了。”。
莱昂纳尔倒不意外,美国方面,无论官方还是私人,都是十分重视这趟行程,所以一路都会按照最高规格接待。
这个处于上升期的国家,是宁可被人喊成冤大头,也不愿意丢了面子的。
不久后,一声低沉而洪亮的汽笛骤然响起,盖过了所有的喧哗。
“佩雷尔号”庞大的船身缓缓移动,与码头之间裂开一道越来越宽的水域。
缆绳被收起,螺旋桨搅动着浑浊的海水,推动着这艘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巨轮,驶向浩瀚的海洋。
岸上的人群和建筑渐渐缩小,最终化作模糊的轮廓。
不一会儿,勒阿弗尔港也消失在海平面之下,四周只剩下无垠的灰蓝色海洋和低沉的海浪声。
头等舱的独立甲板上,莱昂纳尔面对着他的同伴们:“好了,先生们,法兰西已经看不见了。
现在,让我们准备迎接新大陆吧!”
随后,记者们蜂拥过来,开始了第一轮的“专访”!
(二更结束)
洛林书苑提供了长夜风过创作的《文豪1879:独行法兰西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422章 提高效率的小建议!在线免费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