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再见阳平关(2/3)
调过来八百名氐人奴仆,他们带着杨徽爱的嫁妆,在狭长的山道上,队伍绵延两里有余,比婚礼当晚还要壮观。
时值初冬,万物萧瑟,沿路多是凋零风景。但大概是因为秦岭群山隔绝了寒风的缘故,山中的气候要比关中暖和一些,也就更有生机一些。路边不时可以看见还在绽放的菊花,山坡上仍然有狗舌草在向阳生长,一些麋鹿和灰兔时隐时现,偶尔还能看见长着黄毛长相奇特的大狨(金丝猴)。
不过对刘羡来说,路上最赏心悦目的,肯定还是刚刚完婚的妻子。阿蝶毕竟年轻,不是汉人女子,又生性活泼好动,故而不喜欢坐在车内。于是就头戴斗笠,用纱网遮住面目,着一身上白下红的连裤装,与丈夫并肩骑马。一路上,她孩子般到处拾捡落叶花果,又时而孩子般向刘羡撒娇,好似心中的欢喜用之不尽。
这种欢喜也感染了刘羡,让他回忆起了少年时光。虽然当时有许多困难,可那时他心高气傲,怀有最纯粹清澈的勇气。什么都敢干,什么都想干。但现在的自己,固然还怀有当时的理想与信念,但那种水晶般的干净与纯粹,却已经在尘世中的磋磨中永远失去了。因此,他对于阿蝶的单纯,还是保有一种纵容与珍视的态度。
政治固然是政治,但人的一生中并不只有政治。在小阮公的影响下,刘羡早已经学会了生活的真理:人当然要一路向前不停下脚步,可也不要忘了欣赏生活中的风景,哪怕再绝情的人,前进时也需要好心情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杨徽爱无疑是一位很好的姑娘。她虽说不上善解人意,但与刘羡之间的年龄差距,使得她的爱慕中带有一些矜持,并不想表现出自己泼辣的一面。而她年轻的活力与饱满的情感,则像山林中的一汪清泉般,令刘羡的疲倦的心态稍得滋润。
不过令刘羡比较担心的,还是阿蝶与阿萝、绿珠之间的相处。虽说他知道,无论如何,都不可能消除女人之间的不和谐,但他还是想过得轻松些,于是就对杨徽爱嘱咐道:“到了地方以后,马上就有战事,不要四处乱走。若有什么要求,直接传信于我,我自有安排。”
刘羡已经想好了,他打算专门给阿蝶安置一处别院,在夺下汉中之前,暂时两不相见。
好在杨徽爱也不在乎这些,她还沉浸在成婚后离开仇池的新奇与喜悦里,也知道刘羡是有大事要做的。一天晚上,她还特意抱来了一只橙红色的小动物,煞有介事地说:“你看,白毦会保佑你呢!”
刘羡和这只小动物大眼瞪小眼,好久才想起来,这不是当年与阿蝶相遇时,曾在石潭边遇到过的那只火狐吗?它是怎么跟过来的?火狐自是不会回答,它只是瞪大了黑溜溜的眼睛,憨态可掬地缩在阿蝶怀里,吐着粉红的舌头,看上去非常惬意。
五日后,刘羡一行抵达武兴城。
武兴城说是一座城池,其实更似一座大型坞堡。主城城周不过五百余步,周边又依靠地形,修建了八座小的仓垒,合起来仅能容纳两千余人。很显然,九十年前诸葛亮在这里建城,主要是将其作为北伐的中转站,以及汉中郡的拱卫城垒。这是一个极为完整的防御体系,据当地的氐人介绍说,当时邓艾打到成都城下,武兴都没有被攻破。
可这样一座小城,自然容纳不下为数众多的移民。好在此地地处嘉陵水三条支流交汇之处,因为江水冲击,在这里形成了四块沃野江滩。而杨坚头事前在江滩上伐木立营,勉强能让移民们在此暂住,可要在这里过冬御寒,那就有些不够了。
由于此处较为开阔,江风吹来,天气又较山中更冷,江滩上部分单衣破旧的移民,难免冻得瑟瑟发抖。刘羡见此情形,即刻下令,将才得到的鹿皮分了下去,供移民御寒。同时他也意识到,进入汉中已是刻不容缓,迫在眉睫了。
挑下一座营垒,令随行的氐人们入驻,刘羡当即召集武兴的僚属,了解最新的详情。
此时刘琨、陆云等人已不在武兴。在事先的安排下,他们一部分留在了梁泉,另一部则率众
洛林书苑提供了陈瑞聪创作的《晋庭汉裔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三十八章 再见阳平关在线免费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