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章 江南民变在即(2/3)
一新。”
“官府先行,地方莫敢忤逆,清丈一事最多也不过是有些百姓或大户,因丈量亩数是否有出入而起了些争执。”
作为已经在锦衣卫多年的老人。
又是科举出身。
沈炼的记性很好,对一些事情的敏锐性更是超过超人。
徐阶点了点头,面上却是愁容更浓。
“是啊!”
“沈佥事没有记错,老夫也没有记错。”
“武昌府清丈的时候,大局不乱,民间只是生出些丈量亩数不准的纠纷。”
说完之后。
他目光深邃的看向沈炼。
“但是沈佥事随着老夫这一路下来,可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?”
沈炼面露疑惑:“不同之处?”
徐阶点点头:“对!就是不同之处!”
见到徐阶再次重申。
沈炼却是愈发不解,摇着头道:“恕下官愚钝,这一路随阁老东行,下官知晓阁老是查访地方民情,但……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?”
“错!”
“大错特错!”
“是完完全全的不同!”
“所有的都不一样!”
徐阶连声开口,神色和语气急切。
沈炼心中一个咯噔。
难道是自己遗漏了什么?
他开始皱眉思忖回忆着。
徐阶则是一声长叹:“武昌府清丈田亩的时候,上无宗室坐镇欺压,中无官府欺瞒包庇,于是民间地方上只有百姓因亩数而起争执。”
“可湖广亦或是武昌府纵是如此,都能有争执发生,可见清丈的事情即便是做到了万全,方方面面都谋划筹备好了,也不可能一点事情没有。”
说完之后。
他深深的看着沈炼:“但沈佥事再想想,我等出武昌府,途径黄州府、九江府、安庆府、池州府、庐州府至此太平府,一路上千里,七府十数县,各地民间又是何等景象?”
这一次。
不等沈炼开口回答。
徐阶便忧心忡忡的摇头叹息道:“越是沿江而下东行,离着武昌府越远,离着湖广越远,各地百姓在清丈田亩的事情上,竟然是越发平静。”
“这不合理!”
“这也不应该!”
“湖广是种种成因,才能在清丈的事情顺顺利利。”
“可江西并未大动,南直隶更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仍旧如初。”
“老夫早已下令江西、南直隶等地开始推行清丈,他们难道什么都没错?”
徐阶连连摇头。
“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,公然违抗老夫这个钦差内阁大臣的公文命令。”
“可地方百姓为何在清丈的事情上,竟然仿若不知,又或者……他们明知此事,却并无任何反应和动静?”
太安静了!
从武昌府沿江而下之后,这一路过来。
实在是安静的有些可怕!
而经过徐阶的提醒之后,沈炼也是终于猛然醒悟。
他瞪大双眼:“对啊!自从离开武昌府之后,下官与阁老便常常停船靠岸,上岸寻访民情,那些百姓……那些百姓似乎没有因为清丈的事情,而生出一丝波澜。”
这确实如徐阶所说的一样,是不应该的。
武昌府那边清丈的时候,都能因为丈量的亩数到底准不准确,而发生争执。
怎么到了江西和南直隶。
连这等最基本的矛盾和争议都没有?
徐阶这时候已经因为心中烦忧和急躁,而变得口干舌燥。
他手忙脚乱的端起茶壶,倒了满满一杯茶,一饮而尽。
放下茶杯的手。
徐阶发现自己的手竟然在下意识的颤抖着。
他连忙将手藏在袖中,放在桌案下,眉头紧紧皱起。
这同样是不应该。
自己已经身居内阁,位列宰相,竟然会因为一个突然察觉到的事情而开始手抖。
这是不应该的!
那就只能说明,自己心中的猜测几乎就是真的了。
沈炼惊讶的问了一声:“这是怎么了?他们要在干什么?”
徐阶努力的想要将自己的猜测丢弃,可越想越觉得只能如自己所猜测的。
他侧目扭头,看向传外的采石矶码头。
看着码头上那些正在搬运的力夫,以及往来络绎不绝的商贾百姓。
“民变……”
咣当一声。
洛林书苑提供了肉丝米面创作的《吾父嘉靖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231章 江南民变在即在线免费阅读。